金融教育
消保活动
投诉指引
消保年报
金融教育
以案说险:防范非法集资,“温情牌”要当心

【案例介绍】

老李今年刚退休,老伴走得早,儿女又都在外地,退休后老年生活甚是孤单。他虽然身体健康,却时常为未来如何应对养老、看病难等问题发愁。这时候,他遇到了“好心人”小王。

小王对老李嘘寒问暖,跑前跑后照顾,陪老李聊天、帮老李干活、送老李小礼物,打出一个又一个“温情牌”,逐渐得到老李的信任。之后小王通过带老李实地参观养老公寓项目、体验高端养老公寓入住,同时营销养老项目高额回报,购买项目名额有限等作为诱饵,诱导老李投资购买该养老公寓项目。老李转款50万元签订合同后,却迟迟未见公寓建设。老李赶紧追问小王,发现小王电话关机,从此人间蒸发,老李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案例分析】

近年来,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案件时有发生,给老年人造成严重财产损失。主要有以下几种套路形式:

套路一:以投资“养老项目”名义非法集资。以投资、加盟、入股养生养老基地老年公寓等项目名义,以返本销售、售后返租、约定回购、承诺高额回报、名额有限、“有限合伙”“私募基金”等形式,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套路二:以提供“养老服务”为名非法集资。以办理“贵宾卡”“会员卡”“预付卡”等名义,向会员收取高额会员费、保证金或者为会员卡充值,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套路三:以销售“老年产品”为名非法集资。采取商品回购、寄存代售、消费返利、免费体检、免费旅游、赠送礼品、养生讲座等欺骗、诱导方式,以销售养老产品、“保健品”、提供养老服务的名义或者以高额利息为诱惑,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套路四:以“以房养老”等名义吸收资金。以“以房养老”、每月坐享高息收益等名义进行虚假宣传,诱骗老年人通过房产抵押借款理财,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风险提示】

一是抵制诱惑,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高息“保险”、高息“理财”,不被小礼品打动,不接受“先返息”之类的诱饵。

二是树立正确投资意识,通过金融机构客户服务电话、银行官方网站等正规服务渠道咨询购买金融产品。不与自称是银行、保险从业人员个人签订投资理财协议,不接收从业人员个人出具的任何收据、欠条。

三是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关注正规机构发布的银行、保险、广告信息和非法集资风险提示,遇到涉嫌非法集资行为及时举报投诉。

四是理性识别“理财”“保险”产品,务必提高警惕,做到“四看三思等一等”:

“四看”:一看合法性,不仅看是否取得企业营业执照,还要看是否取得相关金融牌照或经金融管理部门批准。二看宣传内容,看宣传中是否含有或暗示“有担保、无风险、高收益、稳赚不赔”等内容。三看经营模式,有没有实体项目,项目真实性、资金的投向去向、获取利润的方式等。四看投资项目,是不是主要盯向老年人保健、康养等特殊服务领域。

“三思”:一思自己是否真正了解该产品及市场行情。二思产品是否符合市场规律。三思自身经济实力是否具备抗风险能力。

“等一等”:遇到相关投资集资类宣传,一定要等一等,避免头脑发热,先征求家人和朋友的意见,必要时可到公安机关咨询。不要盲目相信造势宣传、熟人介绍、专家推荐,不要被高利诱惑盲目投资。

犯罪分子诡计多端,投资理财要擦亮眼睛,遇事多寻求官方渠道帮助,注意保护个人金融信息,切实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自觉远离非法集资。

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云南监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电信网络诈骗“资金链”治理小课堂

1、    宁可工地搬砖,不在网上刷单

l套路揭秘

犯罪嫌疑人通过网页、招聘平台、QQ、微信、短信、抖音等渠道推广兼职广告,以开网店需快速刷新交易量、网上好评、信誉度为由,招募人员进行网络兼职刷单。犯罪嫌疑人利用话术诱骗被害人,在其提供的链接或者APP上进行购物付款操作,并承诺在交易后返还购物费用,并额外提成。

一般在刷单过程中,被害人刷第一单时,犯罪嫌疑人会小额返利,让被害人尝到甜头,当被害人刷单交易额变大后,嫌疑人就会以各种理由拒不返款并将其拉黑。刷单返利类除在购物网站付款刷单的形式之外,还有以谎称抖音、快手等视频直播软件提升人气为由,刷粉丝、点赞的;谎称博彩网做活动,刷彩票流水的;谎称股票大盘提升交易活跃度,刷股票交易的等等。

2、    冒充客服喊你亲,骗子想要挖你金

l套路揭秘

犯罪嫌疑人冒充电商平台客服(淘宝、天猫、京东、小红书、拼多多、闲鱼等),谎称被害人购买的物品出现问题,以可给予被害人退款、理赔、退税等为由,诱导被害人泄露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将被害人银行卡内钱款转走;

或者因商品质量原因导致交易异常,将冻结被害人账户资金、让被害人将资金转入指定的安全账户实施诈骗

或以误将被害人升级为会员、误将被害人授权为代理、误给被害人办理了商品分期业务等,如不取消上述业务将以扣费为由,诱导被害人转款,实施诈骗;

或以被害人会员积分、芝麻信用积分不足不能退款为由,让被害人提高会员积分进行贷款,并指引被害人将贷款向指定账户汇款实施诈骗

3、    非法借贷,越“贷”越穷

l套路揭秘

犯罪嫌疑人一般通过网络媒体、电话、短信、社交工具等方式发布办理贷款的广告信息,后冒充银行、贷款公司工作人员联系被害人,获取被害人信息,以收取手续费、交纳年息、保证金、税款、代办费等为由,或者以检验还贷能力、刷流水、调整利率、降息、提高信誉等方式,诱骗被害人转账汇款。

还有的犯罪嫌疑人通过上述方式,以骗取被害人的银行账户和密码等信息直接转账、消费的方式,实施诈骗。

4、    电话转接公检法?一律挂断莫信他!

l套路揭秘

犯罪嫌疑人以被害人名下的银行卡、电话、社保卡、医保卡等具有消费功能的工具被冒用,或被害人身份信息泄露,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之后冒充公检法等司法机关执法人员,要求被害人将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或者乘机获取受害人身份和银行卡信息转走资金。(部分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还会向 被害人展示假公检法网站上发布的假通缉令等法律手续,来骗取被害人信任。)

5、    征信洗白子虚乌有,盲目相信人财两空

l套路揭秘

犯罪嫌疑人多以冒充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平台工作人员、“贷款平台客服”等身份实施诈骗,有时还会向受害人出示伪造的证件、营业执照或通过事先获取的受害人身份、银行卡等具体信息,击破受害人心理防线,让受害人放下戒备心理。往往利用受害人担心留下征信污点或被司法机关处理的心理,以国家政策、个人信息被盗用为由,要求被害人配合。

当受害人被吓住并产生慌乱情绪后,诈骗分子会提出有办法处理,并诱导受害人转账汇款或者让受害人在正规网贷、金融APP上贷款后转账至嫌疑人提供的银行账户。

6、     返利是假,诈骗是真

l套路揭秘

“红包返利”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诈骗类型,诈骗方式一般分两种:

第一种就是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活动信息,拉人进入QQ、微信群,以明星、网红粉丝福利返现群为名。让被害人认为是追星活动,诱导被害人在群内发红包或者点击群内链接付款充值等,最后将被害人踢出群,从而实施诈骗。

第二种是在兼职QQ群、微信群、短视频软件评论区中,推送“红包返利”的广告信息(例如:发红包充99元返200元),以“高额返利”的截图引诱受害人进入QQ群、微信群。起初,骗子可能先返还一两次小额红包,等受害人转账较大金额后就发现自己被拉黑了。

来源:成都武侯公安


金融消费者八项基本权利

(一)财产安全权

金融机构应当依法维护金融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和接受金融服务过程中的财产安全。金融机构应当审慎经营,建立严格的内控措施和科学的技术监控手段,严格区分机构自身资产与客户资产,不得挪用、占用客户资金。


(二)知情权

金融机构应当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及时、真实、准确、全面地向金融消费者披露可能影响其决策的信息,充分提示风险,不得发布夸大产品收益、掩饰产品风险等欺诈信息,不得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


(三)自主选择权

金融机构应在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允许范围内,充分尊重金融消费者意愿,由消费者自主选择、自行决定是否购买金融产品或接受金融服务,不得强买强卖,不得违背金融消费者意愿搭售产品和服务,或不得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不得采用引人误解的手段诱使金融消费者购买其他产品。


(四)公平交易权

金融机构不应设置违反公平原则的交易条件,在格式合同中不得加重金融消费者责任、限制或者排除其合法权利,不得限制金融消费者寻求法律救济途径,不得减轻、免除本机构损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五)依法求偿权

金融机构应当切实履行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主体责任,在机构内部建立多层级投诉处理机制,完善投诉处理程序,建立投诉办理情况查询系统,提高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质量和效率,接受社会监督。


(六)受教育权

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强化金融消费者教育,积极组织或参与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开展广泛、持续的日常性金融消费者教育,帮助金融消费者提高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知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提升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和诚实守信意识。


(七)受尊重权

金融机构应尊重金融消费者的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不因金融消费者的性别、年龄、种族、民族或国籍等不同而进行歧视性差别对待。


(八)信息安全权

金融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第三方合作机构管理,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严格防控金融消费者信息泄露风险,保障金融消费者信息安全。



联系我们